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國際環境法專題研究二
Seminar 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Ⅱ)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授課教師
 
課號
LAW7449 
課程識別碼
A21 M972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備註
教室為法研2。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LAW7449_envt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氣候變遷及其所造成的極端氣候,已經成為全球所必須共同面對的嚴峻課題。從1992年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1995年的京都議定書,到去(2015)年底剛通過的巴黎協議,在在反映出全球各國對此一議題在規範上的態度與立場。本學期的課程希望透過對於國際規範不同的研究取向(利益本位 v. 規範本位),來分析氣候變遷國際規範機制的型塑與變遷。

本學期的課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於國際規範主要研究取向的閱讀及分析。第二部分則聚焦在氣候變遷相關的國際規範機制,透過不同研究取向的文獻來理解氣候變遷國際規範機制的型塑與變遷。最後則是要求修課同學必須選取這些不同的研究取向,來提出對於氣候變遷規範機制型塑與變遷的分析,並以此來撰寫學期報告(reflection paper)。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針對法律學院碩士班的同學所設置,希望能達到以下三項目標。首先,本課程希望增加修課同學對國際法的認識與理解。這門課從全球面向出發,希望能在全球化的脈絡下,增加修課同學對國際法的認識。當代國際規範已在全球化的脈絡下走向多元。修課同學不僅必須能理解到此一趨勢,而且要能理解在環境法的議題上,多元行動者(actors)如何影響與形塑國際法的內涵。

其次,本課程希望同學透過閱讀課程文獻,能整合國內外既有的相關研究。本課程所指定與要求的課堂讀物,除了包括既有的外國文獻,也包括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透過課程進度的安排,修習課程的同學除了能掌握現有的讀物之外,也能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以議題討論的方式,加以連結及整合。

最後,本課程希望結合法學院現有的研究資源,推展相關研究的進行。由於本課程開設的對象主要是法學院碩士班的同學,因此除了理解國際環境法的內涵之外,我們的課程最終還是希望能結合法學院既有的研究資源,觸動同學對相關議題研究的興趣。法學院自2009年起即設立了「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PLES)」,並已持續發展與研究與環境相關的各種政策與法律。本課程最終希望能誘發同學在既有的研究資源與成果上,繼續發展國際環境法律與政策的相關議題。
 
課程要求
本課程將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堂討論與參與。修課同學必須在每次上課前閱讀指定資料,並參與課程討論。學期成績將以上課參與及報告(50%)以及期末報告(50%)綜合評量核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2.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巨流圖書公司,1999。
3. 葉俊榮主編,姜皇池、張文貞編輯,國際環境法 條約選輯與解說,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約,2010。
4. 其他指定教材。
 
參考書目
1.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2.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巨流圖書公司,1999。
3. 葉俊榮主編,姜皇池、張文貞編輯,國際環境法 條約選輯與解說,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
公約,2010。
4. 其他指定教材。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介紹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1-26.
 
第2週
  1. 國際法的主要研究方法
1.1. 利益本位
1.1.1. 現實主義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27-49
 
第3週
  授課教師出國、停課乙次

修課同學必須自行閱讀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巴黎協議。

*葉俊榮主編,姜皇池、張文貞編輯,國際環境法 條約選輯與解說,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約,2010。
*林春元,超越內國行政法與國際法:氣候變遷全球行政法的演變、形貌與影響,台大法研所博士論文(2012),第二章及第三章。
 
第4週
  1.1.2. 制度論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49-78
 
第5週
  1.1.3. 自由主義的觀點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78-111
 
第6週
  1.2. 規範本位
1.2.1. 建構論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112-135
 
第7週
  春假 
第8週
  1.2.2. 正義論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135-173
 
第9週
  1.2.3. 程序論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173-205
#李佩蓉,程序環境人權在區域組織的建構與發展:歐盟與東協的比較與反思,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14)。
#陳文葳,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的建構、組織與功能演變 : 以跨國法制歷程觀點分析,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14)。
 
第10週
  2. 國際法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環境規範機制的適用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pp 242-272
* Mark A. Drumbl, Actors and Law-Making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in RESEARCH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3 (Malgosia Fitzmaurice et al. eds., 2007).
*Annie Rochette, Transcending the Conquest of Nature and Women: A Feminist Perspective 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in INTERNATIONAL LAW: MODERN FEMINIST APPROACHES (Doris Buss & Ambreena Manji eds, 2006), pp. 203-235.
 
第11週
  3. 氣候變遷國際規範機制的型塑與變遷
3.1. 氣候變遷規範化: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巴黎協議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巨流圖書公司(1999)。
*葉俊榮,氣候變遷法,台大出版中心(2015)。
*林春元,超越內國行政法與國際法:氣候變遷全球行政法的演變、形貌與影響,台大法研所博士論文(2012),第二章及第三章。
 
第12週
  3.2. 氣候變遷規範化歷程的多元研究取向
3.2.1. 文獻回顧與多元取向
*Benoît Mayer, Climate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Grim Days, 24 EUR. J. INT’L L. 947 (2013).
3.2.2. 正義論?
*Lee Godden, Death, Desire, Modernity and Redemption: Climate Change and Public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10 MELB. J. INT’L L. 543 (2009).
 
第13週
  3.2.3. 規範論?
*Gregory Shaffer, International Law and Global Public Goods in a Legal Pluralist World, 23 EUR. J. INT’L L. 669 (2012).

3.2.4. 制度論?
*Oren Perez, The Hybrid Legal-Scientific Dynamic of Transnational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26 EUR. J. INT’L L. 391 (2015).
*Jerzy Menkes & Marcin Menkes,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Climate Change Expectations, and the Reality of Institutionalisation - An Analysis of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29 POLISH Y.B. INT’L L. 115 (2009).
 
第14週
  3.2.5. 程序論?
*Daniel Bodansky, A Tale of Two Architectures: The Once and Future U.N. Climate Change Regime, in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RELATED TO SHIPPING: AN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WORK 35 (Hans-Joachim Koch et al. eds., 2012).
*Jacqueline Peel, Climate Change Law: The Emergence of a New Legal Discipline, 32 MELB. U. L. REV. 922 (2008)
 
第15週
  3.2.6. 全球行政法取向
外賓演講:林春元助理教授/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暫訂)

*林春元,超越內國行政法與國際法:氣候變遷全球行政法的演變、形貌與影響,台大法研所博士論文(2012),第一章及第四章。
 
第16週
  4. 總結與分享:氣候變遷國際規範機制的型塑與變遷的研究取向

修課同學必須運用本課程所介紹的一種國際法主要研究取向,針對氣候變遷國際規範機制的型塑與變遷過程,來進行分析,並提出口頭及書面報告。
 
第17週
  續前週:氣候變遷國際規範機制的型塑與變遷的研究取向

修課同學必須運用本課程所介紹的一種國際法主要研究取向,針對氣候變遷國際規範機制的型塑與變遷過程,來進行分析,並提出口頭及書面報告。
 
第18週
  期末報告繳交